小学教师/职位秘辛

30年前,1985年9月10日,第一个教师节。30年后.......

教师行业

30年前,1985910日,第一个教师节。中央有关领导参加的庆祝大会正在北京师范大学操场上举行。“教师万岁!”教育系84级学生,打出了四个大字,以大学生特有的方式喊出了对教师的尊敬。这个响亮而激动人心的口号,将对教师的敬仰和向全社会呼唤尊重教师职业的心声表达得淋漓尽致。  

  教师节的重新恢复和确定,成为尊师重教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从1985年设立教师节至今,党和国家始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关心教师的健康成长,始终发挥教师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20年多前,1992年,山西省原平县实验小学从教15年的优秀教师王珍“下海”卖起了水果,当时王老师的出摊、收摊,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如果我们的大学教授都去卖馅饼,中小学教师都去卖面包、卖袜子,那不是我们莫大的悲哀么?”读者在写给本报编辑部的信中,悲伤地问道。

  1993年,《教师法》诞生,这部新中国、也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有关教师的法律的诞生,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人民教师合法权益有了根本大法。

  10年前,2004年,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实施,采取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方式,吸引了8881名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任教。随后,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国培计划等项目相继实施,组拳力补农村短板,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大幅提高。

  30年来,从198511月,国家教委召开全国中小学师资工作会议,到20129月,新中国成立以来召开第一个全口径全国教师工作会议,教师队伍建设开启了新征程;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到表彰优秀教师,健全的师德建设制度,见证了不断提升的师德水平。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到中小学教师培训全覆盖,教师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各项政策保障逐步使教师工作真正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重、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形成了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

  “很多人都羡慕我们老师,心里确实感到非常自豪。”30年后的今天,成都市温江区永宁小学教师万洪林说。

  30年不算短,它几乎是一个人一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期,30年也不算长,它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前进的一两步。站在第30个教师节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梳理了30年中,与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30件事。我们珍藏的记忆,也同时开启,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的每一步努力中,感受到了时代的脉动,也感受到了身为教育人的温暖。

  恍惚看到了30年前:本报编辑部邀请教育工作者座谈建立教师节的意义和对开展教师节活动的建议时,老师们呼吁:要使教师工作真正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30年后,20149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习近平表示,长期以来,广大教师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

  回忆过去,是为了书写教师更加辉煌的未来。

  1.评选特级教师 

  19781217日,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和国家计划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评选特级教师的暂行规定》。19936月,国家教委等将评选特级教师的暂行规定修订为《特级教师评选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特级教师条件,增加了评选数量,提高了特级教师津贴。 

  2.设立教师节 

  为了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提高教师地位,19851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确定,每年910日为中国教师节。 

  3.校长负责制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19921210日中央组织部、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的通知,再次提及“中小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  

  4.奖励优秀教师 

  1986910日,中宣部、国家教委等联合召开大会,热烈庆祝1986年教师节,表彰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集体。新世纪以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01年、2004年、2007年、2009年、2014年先后5次开展大规模表彰活动,共表彰全国模范教师3629人,全国优秀教师9000人。 

  5.实施教师职务制度 

  1986年,国家教委决定建立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在中小学校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当年下半年开始试点。1988年,进一步将中小学职改的权力下放给各地教育部门,放手让他们根据中小学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并采取适当措施解决少数地区中小学教师职务限额指标偏紧的状况。 

  6.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10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310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自199411日起施行。教师队伍建设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7.首次认定教师资格 

  1993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在第三章的“资格和任用”中的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200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201385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  

  8.校长职级制 

  1993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立中小学校长职级系列的改革设想,并于次年开始试点。2013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推行校长职级制。 

  9.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 

  1997年,国务院办公厅于教师节前下发了《关于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通知》,要求妥善解决民办教师问题,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关、转、招、辞、退等途径,21世纪初,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 

  10.“筒子楼”改造 

  据教育部1996年底的统计,在中央部委所属高校中,尚有几万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住在没有独立厨房厕所、陈旧简陋的楼房里,人称“筒子楼”。1998715日,在两批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全面动员、部署筒子楼的改造工作。 

  11.长江学者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教育部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为提高中国高等学校学术地位,振兴中国高等教育,于1998年共同筹资设立的专项高层次人才计划,该计划包括实行特聘教授岗位制度和长江学者成就奖两项内容。 

  12.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003年成立“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平台和网络教研平台。2013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3.实施教师聘任制度 

  200415日公布的《教育部2004年度工作要点》中提出,中小学将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建立和推行教师聘任制是我国当前教育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学校用人机制的根本转变。这一制度的实施,将建立起一种具有竞争和激励机制的教师任用制度,也会触动教师管理工作中长期存在的难点和矛盾。 

  14.“特岗计划”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等下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联合启动实施“特岗计划”,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15.城乡教师交流 

  2006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2014年,教育部提出,将出台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意见,指导地方推动校长、教师有序流动,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 

  16.免费师范生 

  20075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从2013年秋季开始,在江西师范大学推行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只招收江西省考生)。 

  17.绩效工资 

  2008年年底,国务院通过了《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1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 

  18.教师公开招聘 

  200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09年开始,各地中小学新任教师补充应全部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 

  19.“国培计划”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20.教师周转房 

  2010年,教育部发布《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重点》,该文件提出,教育部正在研究制订优秀教师到农村贫困地区从教的具体措施。为了鼓励教师到贫困地区任教,教育部将开展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 

  21.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部2011年发布《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学习领域、建议模块和学分要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保证新入职教师基本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需要。 

  22.轮训双语教师 

  201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本地区双语教师轮训一遍。 

  23.加强高校青年 教师队伍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教育部、中央组织部等2012年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24.加强特殊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部、中央编办等20129月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25.召开全国教师工作会议 

  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20129月召开,会前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个全口径全国教师工作会议。 

  26.大力推进农村义务 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2012年教育部、中央编办等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到多渠道扩充农村优质师资来源。 

  27.职业学校教师 专业标准公布 

  2013920日,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28.乡村教师生活补助 

  教育部、财政部2013913日印发文件,决定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 

  29.师德红线

  教育部20139月公布《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要划出师德红线,制定国家层面对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理办法。 

  30.中小学增设正高职称

  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并增设正高级职称,2014年起在全国推行。

 


小学教师发展史

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摘要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曾指出:“自有人生,便有教育”。也就是说,在中国土地上一有人类存在,就有教育活动。中国教师专业发展共经历了四个阶段:1.中国教师职业的专业化;2.教师专业化;3.从教师专业化到教师专业发展;4.教师专业发展成为热点课题。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师经历了从兼职到专职,到成为一种行业,逐步形成了它的专业化特征,并且把它作为一个专业来建树它自身的精神”。 

一、中国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在原始时期,教育活动并没有从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负责教育的是有生产生活经验的长者。夏代以后,我国进入阶级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培养本阶级的力量,需要进行专门的教育。此时,教育活动以学校教育为主要形式,此时的教师还不是一种专门的职业,长者为师、能者为师、学者为师、以吏为师,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发展史的重要特点之一。但是,这些教学人员还未真正将教师作为职业来源,所以还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开始在民间兴起,私学发端于春秋战国,兴盛于汉唐,沿袭到清末,期间时有涨落。唐宋时期,私学第二次兴盛,私学和官学相互补充、相互发展。直至清代,私塾的种类已非常繁多,塾师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队伍规模较之以前有所扩大。在教师职业发展中,塾师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中的一些人因学识渊博、品行高尚、治学严谨而受到人们的尊敬,也为后世的教师所批评接受,成为后来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进入近现代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与新型学堂的设立,具有现代意义的学校涌现出来。由于受教育的人数增多,所教学科门类增加,所以此时有知识同时掌握所教学科知识并知道如何教的人才能当好教师。此时,人们已对教师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将它作为一个专门职业,并对教师进行专业化训练。 


二、教师专业化 

教师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清末时期的教师培养机构的设立——师范学校。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设师范院,以培养上中两院的教员,解开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和职业化培养师资的序幕。1897年上海南洋公学师范院的诞生,开了中国教师教育的先河。1902年北京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创办,标志着中国高等教师教育的发轫。同年,著名实业家张骞在南通创办通州师范学校,这是我国第一所私立的师范学校。清政府分别在1902年推出的“壬寅学制”和1904年的“癸卯学制”,设立了专门的师范系统,第一次以国家学制的形式确定了师范教育在学制系统中的地位。其中,癸卯学制建立了体系独立、层次分明、类别多样的师范教育系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师范教育的实践。 


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颁行“壬子学制”,师范教育仍在学制中成独立体系。与清朝相比,这一时期的示范学校规模比较完备,计划比较周全,师范教育的建设走上了新台阶。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的《师范教育令》和《师范学校规程》、《高等师范学校规程》等法令成为这一时期师范教育的准则,对师范教育的规范和推动起了积极的作用。从当时的师范教育和教师队伍状况看,这一时期的教师专业化程度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建国后,新中国建立起了独立成系统的师范教育体系,结束了解放前师范院校要不要独立设置的公开论争和废存不定的动荡局面。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师范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师专业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这一时期的教师专业化是远远不够的,普通教育中的师资还有相当多的没有达到合格的标准。 三、从教师专业化到教师专业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政策的付诸实施,我国的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严峻挑战。在众多的争论声中,教育改革体现出两种相对的价值取向:一是学科专业化的取向,二是教育专业化的取向。其实质反映了人们对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做教师,教师要不要经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应该具有哪些必备条件和要求,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等等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见解。这两种取向,各具一定的根据和理论,应该说从不同的方面推进了教师培养模式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改革,推动了教师队伍建设。在21世纪,我们必须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实际,超越师范性和学术性的矛盾和对立。实现教师培养与教师成长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

 


石家庄小学教师/最新招聘信息